同心共研 智汇控二
——2018年度第二学期数学组工作计划
一、指导思想
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在“学会做人,学会求知,学会创造”的培养目标引领下,围绕区级课题《小学数学实践性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》、《基于活动经验积累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》,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,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。进一步优化课程目标,完善评价体系,开展校本化作业与多元化评价相融合的教学新局面。
二、教研工作目标
1. 深入研读《数学课程标准》、《单元教学设计指南》等学习理论,提升教师整体把握教材,优化教学设计的能力。
2.规范教研组和备课组制度,严谨备课流程,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。
3.围绕课程领导力项目《小学数学实践性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》、区级课题《基于活动经验积累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》,深入开展教研组主题研讨活动,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。
4. 以减负增效为前提,精心设计校本化作业,注重练习坡度,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。
5. 深入研修《小学数学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》,对照评价目标实施多元化评价,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6. 在浸润式教研的模式下师徒带教,助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。
7. 融合中华传统文化与数学学科元素,开展跨学科综合主题活动,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。
三、主要工作及措施
(一)精心组织,突出备课组活动的针对性
结合本学期教研主题《小学数学实践性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》和《基于活动经验积累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》,开展两周一次的教研组、备课组活动。明晰专题研究目标,明确过程性活动安排及点位分配。
1)理论学习:研读《数学课程标准》、《教学基本要求》、《单元教学设计指南》、《评价指南》等理论专著。
2)实践研究:以循环课的形式开展研课,听课,评课等活动。围绕本学期研修主题开展主题研讨活动,聚焦教学重难点、二次备课、学情分析、校本作业设计等进行组内共研。
3)课题引领:以课题带动教研,教研推动科研。组内教师积极参与提升课程领导力——《小学数学实践性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》,热情投入区级重点课题《基于活动经验积累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》,助力组内教师的专业化发展。
(二)规范流程,提升教学授课的实效性
1、严谨备课流程,加强研究力度
仔细研读《数学课程标准》,规范教学五环节,教学设计需包含七步骤(即学情分析、教学目标、教学重点和难点、教学过程、作业布置、板书设计、二次备课)。以全册教材中“数与运算”、“图形与几何”、“方程与代数”、“统计与概率”四大板块为主线,撰写个性化的学情分析。以执教各班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依据,及时对教学环节或练习设计进行调整,并在教学设计中留下二次备课痕迹。组内教师每周撰写一篇二次备课,青年教师每课时撰写一篇,加强研究分析的力度。
结合本学期教研主题教师需撰写:案例(1篇)、反思(3篇),进行相应课时的校本作业设计、平台主题帖回复等。2、完善校本作业,拓宽思维广度
以减负增效为前提,以绿色指标为引领,一、二年级每周随堂完成一次校本化作业,三至五年级精心设计与教学内容高度匹配的校本化作业。校本作业中的创新题实行分层设计,安排不同难度等级的练习,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。教师及时批阅,认真做好抓缺补差工作,拓宽数学思维的广度。
3、优化评价机制,挖掘教学深度
深入研修《小学数学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》,以“多元评价方式推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”为主旨,进一步完善课程目标,优化评价体制。采取等第制评价和评语相结合的方式,对学生的日常学习表现、表现性任务完成情况、各类考查情况等做出过程性评价,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。同时,从学生的共性现象中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,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,并探索改进教学的策略,挖掘数学教学的深度。
4、发扬传帮带教,提升专业高度
本学期由李玮副校长带教青年教师魏荩津和卞晓莉,数学教导宗飞带教青年教师朱佳雯,在浸润式教研的模式下师徒带教,组织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大练兵活动,助力青年教师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的高度。
5、深入学科融合,开拓创新宽度
通过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,将数学学科与学校德育工作相融合,开展跨学科综合主题活动。科技武装数学,艺术美化数学,为学生提供展示智慧创新的舞台。打破学科壁垒,开设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,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内涵,全面开拓学生的创新宽度。